2023年12月“科学”流言榜今日发布,针对近期热传的8个流言进行了辟谣和科学解读。
1. 冻伤处可用雪水搓洗缓解
流言:冻伤表现为皮肤刺痛瘙痒、颜色苍白、起肿块。用雪水搓洗伤处,能缓解这些症状。
真相:用雪水搓洗冻伤处的“土方法”是不科学的,这样会加重组织损伤。发现冻伤了,首先要尽快脱离寒冷环境。如果是冻伤早期,最紧急的治疗就是用40℃-42℃的温水快速复温。比如手冻伤了,把手泡在温水里半小时左右,泡到手发红变软湿润。如果肢体冻伤了,要避免受压,同时注意抬高以减轻水肿。如出现红肿、疼痛加重或出现肤色青紫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2. 新能源汽车辐射大、会致癌
流言:新能源汽车的辐射很强,长期开这类车会导致癌症。
真相: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新能源汽车确实有辐射,但其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国家对电磁辐射有严格的限值要求,任何车辆在上市前都要进行“EMC测试”,即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和抗干扰能力的综合评定。目前使用的国家标准磁场辐射安全标准限值定为100μT,电场辐射安全标准为5000V/m,而新能源汽车前排磁场辐射一般为0.8-1.0μT,后排为0.3-0.5μT,车内各部分的电场辐射小于5V/m。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测试,完全可以保证车上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水平在国家标准之内。
3. 大地磁暴引发极光,会影响身体健康
流言:12月1日20时到23时发生大地磁暴,我国多地出现极光活动,有人认为,磁暴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出现心慌、失眠等症状。
真相:磁暴是太阳活动造成的一种现象,其中太阳发射的高能粒子与地球的磁场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从而干扰地面通信和卫星信号,影响导航卫星系统的精确度,以及手机和卫星电视的信号质量,但其对普通人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
有理论认为强烈的地磁活动可能会影响动物的迁徙和导航能力。更多的影响可能是对在国际空间站等环境中工作的宇航员,磁暴期间辐射增加,宇航员通常需要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飞行在高纬度地区的飞机可能会因为磁暴而受到更高水平的辐射,航空公司有时会改变航线以减少乘客和机组人员的辐射暴露。
4. 长倒刺是因为缺乏维生素
流言:一到秋冬季,不少人指甲旁的皮肤会长倒刺,这是身体缺乏维生素的体现。
真相:目前并无任何医学研究证据证明,甲周倒刺与营养缺乏或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倒刺的增多,主要与皮肤屏障的功能受损有关。手指上会长倒刺的小片区域,名为甲周皱襞,该处皮肤组织里毛囊、皮脂腺的分布极少,因而皮脂膜本就很稀薄。遇上气温骤降的秋冬季,皮脂的分泌量还会进一步减少,皮脂膜甚至会缺失,裸露的角质层变得容易受损。当我们日常活动手指时,甲周皱襞会被反复拉伸,再加上数不清的局部摩擦、碰撞,角质层就有可能绷不住而裂开,最终形成甲周倒刺。
在干燥的冬季,预防甲周倒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涂抹含脂质成分的保湿产品(包括乳、霜等),以保护和加强屏障结构。对于已经产生的倒刺,不建议徒手撕扯或拔除。倒刺的根部往往与手指背侧皮肤紧密连接,直接的撕扯不仅难以把倒刺扯下来,常常还会顺带撕扯出伤口。可以使用干净的、尺寸合适的指甲剪,把表皮剥离起来的部分修剪下来。尽量缩短倒刺的长度,有助于避免因不经意摩擦、碰撞而导致的外伤。
5. 感冒痊愈后无需接种流感疫苗
流言:患上感冒并自行痊愈后,一段时间里就有了免疫力,不用再接种流感病毒疫苗了。
真相:感冒痊愈后建议继续接种流感疫苗。主要原因,一是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多种病原感染可能都会出现发热、头疼等流感样症状。但出现这样的症状并不一定感染了流感病毒,也可能感染了其他病原体(最常见的就是普通感冒)。
二是同一个流行季,流感病毒有多个型别(除甲型外,还有乙型)和亚型(如甲型有H1N1亚型、H3N2亚型),感染某个型别或亚型后,还会有患上其他型别或亚型流感的风险。而流感疫苗是覆盖多个不同型别和亚型的多价疫苗,通常用的是三价和四价疫苗。如果感染某种型别(如甲型)的流感后接种疫苗,其中包含的其他型别(如乙型)流感的成分仍然能发挥预防该型别流感的作用。既往也出现过同一个流行季,流行的优势株由一种型别逐渐转变为另一种型别的情况。
所以,即使近期出现过感冒症状,痊愈后还建议尽快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感染,降低患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6. 吃辣能让口腔溃疡快点好
流言:得了口腔溃疡可以多吃点辣的,更多刺激会让溃疡得到免疫系统优先处理,就能快点好。
真相:事实上,吃辣并不能帮助口腔溃疡愈合。“吃辣——刺激口腔溃疡——免疫系统优先处理”的这个想法也有些想当然。其实各种刺激,不管是化学的、物理的,都会让溃疡这一种创伤变得更深。
绝大多数(75%~85%)口腔溃疡都是轻型口腔溃疡,主要出现在嘴唇、舌头、颊部、上颚,大小均在 10 mm 以内。大多数轻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长出来 5 天左右就开始愈合,10~14 天就能痊愈,而且丝毫不留踪迹。如果长了溃疡,要注意口腔卫生,多漱口,吃东西应尽量避免辛辣、避免高温。
精神因素是导致口腔溃疡发生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调节工作和学习节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这才是正确且非常重要的预防方法。另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充分保证营养均衡也很重要。
7.得了骨质疏松,要减少运动避免骨折
流言:骨质疏松患者因为骨头很脆弱,所以需要避免运动,预防骨折。
真相: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加强运动其实很有必要。人体的骨骼如果长时间接受外部压力,骨密度和坚硬程度就会增加。因此,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量增加,保持正常骨密度、骨强度,尤其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很有好处。
骨质疏松患者可在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避免太剧烈的锻炼(比如跳高、跳远、踢足球、打篮球等易发生关节损伤的运动)。
此外,骨质疏松症和肌肉减少症常相伴而生,肌量下降将引发并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而骨骼强度降低也将促使肌肉量减少和功能退化。在骨密度的提升方面,力量训练比有氧训练更为有效,因此多做力量训练,可以达到“增肌健骨”的效果。同时,多参与户外活动增加日照,也对骨骼健康有好处。
8. 老花镜越戴眼越花
流言:戴老花镜会加重老花眼。
真相:老人眼睛老花程度会随年龄加深,并非是因佩戴老花镜导致。老人在配老花镜前应先去验光,再根据日常用眼场景购买合适的眼镜,通常来说,老花镜使用期限约为2至3年,有复杂需求的老人,应去医院或专业机构配镜。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的成品老花镜存在度数推荐不准、瞳距标识缺失等问题,长时间佩戴不合适的成品老花镜,会导致眼部不适、老花加深的现象,建议老人配眼镜前应该先去医院或专业机构验光。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记者 姬薇)
来源: 工人日报
标题:新能源汽车辐射大、会致癌?长倒刺是缺乏维生素?2023年12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地址:http://www.hmhjcl.com/anmoyi/7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