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国家标准实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其起草单位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处获悉,该标准是实验室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及质量控制的依据,不涉及法律上“酒驾”“醉驾”的判定阈值。

官网截图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该标准将进一步支撑法律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落地实施,为各类鉴定机构开展血液中酒精含量检验技术工作提供标准方法,为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测》(GB19522)实施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官网截图

新发布的《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规定了血液、尿液中五种醇类物质及丙酮的检验方法,明确了目标物的定性分析方法,除了气相色谱法,还新增了气质联用分析方法。

“顶空气相色谱法、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都是实验室分析甲醇、乙醇、丙醇等含量的检测方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特殊药品检查中心专家库专家、司法鉴定人,北京博睿检测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徐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此次出台的国家标准,可适用于五种醇类物质及丙酮的中毒、死亡检验、医疗急救检验、科学研究等其他更为广泛的场景。

目前,我国酒驾、醉驾判定,仍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及其修改单执行。该规定指出,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100毫升的驾驶行为。

人体对于酒精的消耗时间速度是怎样的?徐杰提醒,一般情况下,健康成年人体内的酒精代谢速度约为每小时10毫克/100毫升。“成年人喝一杯200毫升53度左右的白酒大概会摄入106克酒精,人体血液内的酒精含量大概是226毫克/100毫升。想要降到20毫克/100毫升以下,大概需要休息20.6个小时,也就是说晚上22时喝的酒,第2天晚上19点钟之后开车,才算是比较稳当。除了酒的区别,解酒能力也是因人而异。如果酒精代谢较慢,计算时间再乘1.6才会比较保守。”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致电公安交管部门12123热线,工作人员回复,目前并未接到通知酒醉驾标准变更消息,相关信息以交通管理局官网公布信息为准。

上述12123工作人员同样提醒,应牢记规范驾驶的原则,喝酒之后不要驾驶车辆,无论何种标准,只要不涉及酒后驾车,基本不会产生酒驾、醉驾违法。

本文来自:2024-03-09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酒驾新标准变了?检验技术标准变化,不涉及酒驾、醉驾判定阈值》(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静怡)

来源: 健康时报

标题:酒驾新标准变了?检验技术标准变化,不涉及酒驾、醉驾判定阈值

地址:http://www.hmhjcl.com/fwfw/14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