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丨透过蒲松龄故居“被迫营业”,看一座城市的内核

龚先生

据极目新闻等媒体报道,刀郎的新歌带火了《聊斋志异》,不少人因此慕名打卡蒲松龄故居。然而,有人兴致勃勃前往时,被遗撼地告知:景区正在修缮。

于是,网友喊话山东淄博:快点修!

(图源《大众日报》)

蒲松龄纪念馆(在蒲松龄故居的基础上建立),在几个月以来因烧烤爆火的淄博。纪念馆原定于7月31日完成修缮,但未能如期完工,馆方发布公告称,改为8月15日正式开馆。

也许实在是网友们太热情了,也许是“气氛已经烘托到这儿了”,仅几天后,馆方宣布,自8月4日起部分对外开放,8月15日正式开馆,门票从80元直接改成免费。

“被迫营业”后,据馆长介绍,8月4日至6日,三天接待游客两万多人次。从网上的相关视频来看,景区内人员密集程度堪比长城、故宫。

事情还不止于纪念馆终于开门了。媒体报道显示,淄博打出的是一套组合拳——

景区内,为应对客流高峰,馆方全体员工取消休假、全员在岗;开辟专向出口、增设六处线路指引牌,安排专人引导游客;为游客提供便民饮水处,免费充电、轮椅等服务;与公安、卫健等部门协同配合,做好应急预案;每天上、下午各有两场聊斋俚曲演唱、免费讲解服务……

景区外,当地开设了多条直通公交专线,积极策划多条以聊斋城景区为主要游览点的旅游线路,推出优惠政策,积极推介当地旅游资源……

免门票,服务到位,摆出架势要给游客一种不虚此行、物超所值的感觉,这种经营的方式显然很不走寻常路。

不少人感叹,淄博的流量绝不是“老天爷赏饭吃”,而是加持了满满的诚意和实力。

(淄博烧烤专列 图源 新黄河客户端)

从淄博烧烤到蒲松龄纪念馆,一系列“很淄博”的理念和做法可谓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这些值得我们思考。

比如,淄博对地域资源和文化的呵护、利用,积极在自己的拳头产品、优势品牌、独有资源上花力气、下功夫;

淄博对与游客“双向奔赴”的重视,游客的诉求是什么、网友的期待有哪些,因时因势积极回应、竭力满足,能早一天把游客请进来就不拖到第二天;

淄博对环境留人、治理留人的探索,人们来吃的是烧烤、逛的是故居,感受的却是这座城市的舒适度。出行便利吗?玩得舒心吗?价格满意吗?商家厚道吗?每一问题对应的都是城市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淄博对绣花精神、懂协同作战的践行,为一个蒲松龄纪念馆,开设了从火车站和八大局市场直通的公交专线,推介当地其它旅游资源等,一如当初开通“烧烤专列”、设置烧烤定制专线公交、常态化开展守护淄博烧烤执法行动、质量检测全覆盖一样。

所有这些,淄博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执行力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龚先生以为,是城市的治理和服务水平、服务意识。淄博能够提供的是全流程的服务、是“一盘棋”式的服务。这就像一本“服务手册”,有一整套的安排和细节,且“手册”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有了这样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城市内核”,自然可以干成很多事。

接住流量、留住流量、吸引更多流量,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把自身的服务和城市治理打造成一个大大的IP——我们真心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城市。

来源:中工网

标题:工人日报e网评丨透过蒲松龄故居“被迫营业”,看一座城市的内核

地址:http://www.hmhjcl.com/gzdm/36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