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

“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停靠山东青岛 来源:人民网

这是中国首次派出“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3艘船共同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除了开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研究以及相关国际合作等工作以外,建设中国南极秦岭站是本次南极科考的亮点之一。

气象部门共有4名队员出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朱孔驹在完成“东南极冰气相互作用观测与模拟研究”与“南极内陆大气环境观测技术试验”两项南极内陆考察任务后,随“雪龙”号回国。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张雷、河北省气象局的叶正谦和浙江省气象局的王灵章则将在中山站、长城站执行为期一年的常规气象观测任务。

朱孔驹介绍,南极内陆科考队于2023年12月16日向内陆出发,2024年2月15日返回中山站,在内陆生活共62天,完成对中山站出发基地、泰山站、昆仑站和冰穹A地区的气象科考。

2023年12月16日,南极内陆科考队向内陆出发前合影 拍摄:祁腾民

围绕“东南极冰气相互作用观测与模拟研究”任务,气象科考队员在Panda-800、格罗夫山地区新架设两个超低温自动气象站,并对沿途气象站进行检修,扩展自动气象观测的范围,提升站网监测能力。在内陆行进期间,气象科考队员利用地物光谱仪,测量不同雪面的光谱反射率及表层雪面硬度,研究内陆冰盖积雪特性;利用无人机和探空气球对沿途气象站周边进行大气垂直廓线测量。

2023年12月25日,朱孔驹在维护加固panda-700气象站 拍摄:李雪璟

围绕“南极内陆大气环境观测技术试验” 任务,气象科考队员通过采取仪器在线连续观测、气瓶采样及无人机大气廓线监测等多种方式,开展相关大气成分观测试验,进一步探讨南极内陆大气成分特别是温室气体长期观测的技术方案。其中,在泰山站,气象科考队员通过远程卫星传输和搭建恒温机柜的方式,尝试在南极内陆低温无人值守环境下开展长期的温室气体及近地面臭氧连续观测试验,成功实现观测数据的远程回传,验证了在南极内陆实现无人大气环境观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作者:张艺博

来源: 中国气象

标题:“雪龙”归来!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各项气象任务顺利执行!

地址:http://www.hmhjcl.com/xiwanji/169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