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青海的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许庆民带来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上百头白唇鹿昂首在冰冻的黄河河面上行进,白色冰雪上留下它们密密的蹄印。
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白唇鹿,为何会浩浩荡荡地集体行进?许庆民又为何要带来这张照片?
保护政策的落实和爱护生态的意识
共同促成生态环境逐年向好
就在两会召开前夕,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生态管护员拍摄到了40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在黄河冰面上整齐行进的震撼画面。许庆民介绍,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各种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效落实, 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各类濒危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
通过长期以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逐步恢复,草地、湿地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支撑起众多野生动物的生存和觅食。同时也说明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已经形成了爱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生态环境意识,真正让生态文明思想在三江源地区扎根、发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生活着雪豹、藏羚羊、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动物。长期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的许庆民对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变化感触很深。
他表示,特别是今年,在野外开展监测的同事能看到成群的白唇鹿在草原上觅食、散步。青海省比较典型的白唇鹿的数量,已经增长到25000只。以往出现的攻击、追击等影响它们生存的事件已经越来越少,甚至基本没有。
来自青藏高原的珍稀动物
落户北京动物园
白唇鹿因其口吻周围有白色斑块而得名,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它既可以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草原上活动,也会出现在海拔低于3000米的低山林缘地区,是栖息海拔最高的鹿类之一。
2018年,4只来自青海的白唇鹿落户北京动物园。
2021年8月,白唇鹿在北京动物园首次成功繁育,顺利生下两只鹿宝宝。
2022年再次成功繁育一只雌性白唇鹿。
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观看,有游客表示,发现白唇鹿很可爱,感觉它被照顾得很好。
6年来,在北京安家的白唇鹿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白唇鹿的家乡——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
许庆民回忆道,曾经在火车上遇到去拉萨、玉树的游客,他们说特别向往山清、水秀、天蓝的纯生态景观,并且带着孩子来接受生态教育,“小朋友知道青海有藏羚羊、雪豹,特别是他刚从北京动物园看了白唇鹿,非常感兴趣,也希望更进一步去了解玉树,去了解三江源。”
以系统化思维看待环境保护
用数字化技术拉近人与环境的距离
从野生动植物保护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环境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环境保护一直是青海代表关注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董全民介绍,以草地为例,它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涉及到土、草、畜、人等整体因素,不论是管理、合理利用、退化后修复,都要用系统的思维进行恢复。
在青海,草原面积占到省域面积的一半以上。过去一年,青海启动实施“中华水塔”保护行动,“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完善,河湖长制和林长制体系全面建立。
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河道治理中心主任蒋志刚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在河湖管理当中经常讲到的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以及水污染防治等工作,需要跟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今年两会,许庆民也带上了相关建议。他认为现在提倡的大生态环境保护,其中生态环境监测的数据是由各个行业主管部门下属的监测机构来共同实施的,这个数据还没有真正地形成数据流。如果能够建立起定期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应该有利于给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靶向焦点,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的效率。
△许庆民在会场分享白唇鹿照片
与此同时,在白唇鹿的老家,青海大学的科研团队正在构建“数字化白唇鹿”,模拟白唇鹿的形态和习性,未来还能够和网友进行互动。团队希望通过科普动画、网络互动等数字化技术,加大白唇鹿等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宣传力度。
青海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主任刘志强表示,数字化保护对于青藏高原上比较稀有的物种——白唇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人们更加近距离的,比如通过网络,这种无障碍的方式,更好地去了解它,喜欢它,关注它,从而让大家更多的来关注白唇鹿的家乡,关注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记者丨葛修远 陈晨 李瑨 毛保武 青海台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标题:青藏高原的珍稀野生动物,如今足有25000只!
地址:http://www.hmhjcl.com/xiyiji/142970.html